目前,手术是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部分晚期口腔癌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在手术前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新辅助治疗(通常是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术前新辅助治疗?
争取手术机会,提高手术切除率:新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使原本难以切除或无法切除的肿瘤,降低肿瘤分期,让手术成为可能,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使部分晚期患者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降低手术难度,保护器官功能:对于可切除的晚期口腔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可以有效缩小肿瘤,使得手术更容易操作,同时为外科医生选择创伤更小的术式创造条件。比如,晚期舌癌的切除,往往要切开下唇和下颌骨。通过新辅治疗后,手术可能不裂开下唇、下颌骨而经口腔联合颈部切口行舌颈联合根治,更好地保留患者的外形和咀嚼功能,也降低了术后放射性骨坏死的风险(如需后续辅助放疗)。同时减少了手术操作中肿瘤细胞意外“污染”周围正常组织的风险。
消灭潜在微小转移灶,狙击全身转移“隐患”: 新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肉眼无法辨识的微小转移灶,减少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延长生存期,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预测疗效,改善预后:应用新辅治疗后肿瘤明显退缩,往往提示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特别高,后续的放化疗效果也会不错。这有助于外科医生更精准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辅助治疗效果好的,切除范围可以相对保守些;效果不理想的,可能需要尽早的手术介入,以及更为彻底地根治性切除以确保手术安全缘。
新辅助治疗对身体有啥影响?
全身性反应:可能出现免疫力降低,重度疲劳、营养不良、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
血液系统毒性:药物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降低),导致免疫力下降、凝血功能障碍。
肝肾心功能损害:治疗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肝酶升高,严重者可表现为炎症性肝炎、胆汁淤积、终末期肝病等。特别是先前已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化疗药物经肾脏排出,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血清镁离子降低,引起急性肾损伤、Fanconi综合征、肾性尿崩症等。部分药物还具有心脏毒性,导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肺部感染风险:治疗药物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支气管痉挛和间质性肺炎等,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低热等。许多口腔癌患者术后需要做预防性气管切开,会进一步加重肺炎风险。
黏膜与皮肤损伤:口腔黏膜炎、皮疹,组织水肿,严重时可溃烂、疼痛,影响进食和睡眠质量。
新辅助治疗后,多久可以手术?
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建议在新辅助治疗结束后休整4-6周再进行手术治疗。当然,如果患者接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比较温和(比如只用了一种靶向药或小剂量化疗),身体恢复快,也可以考虑将手术时间提前,比如可以在新辅治疗后2周左右安排手术。手术时机需要评估患者的血象,心肺肝肾功能等全身情况等综合做出判断。
手术治疗前,患者需要做哪些准备?
积极调理身体状态,纠正异常血液指标,调整贫血、白细胞低、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等问题;
控制基础性疾病, 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将血压、血糖等指标调整至正常范围;
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其能够耐受手术;
积极调整心理状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缓解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总之,新辅助治疗是晚期口腔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能为手术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因此,充分利用好新辅治疗后至手术前的这段时间、调整好各项身体指标,做好充分的术前预康复准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环。
作者: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吕明明副主任医师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
东海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