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
9月7日下午,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成都农博会”)闭幕。
成都农博会已举办十一届,早已成为展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以及国内外企业开拓市场、交流合作、提升品牌、发展共赢的综合平台。今年的成都农博会,12个国家、41个省外展团与成都23个区(市)县展团同台亮相,并在邛崃、金堂、新津设立3个分会场。900余家展商携上万种全球好物,为超10万人次观众描绘出一幅开放、现代、生机勃勃的现代都市农业画卷。同时,展会开通“农博好物”线上平台,各类直播活动线上观看量超2300万,互动量超260万。展会期间共举办活动28场,展期现场销售300余万元,意向签约订单超2.68亿元,签约了一批农产品贸易协议及农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协议金额达13.9亿元。
架起对外开放“大通道”
由12个国家、41个省外展团带来的国际国内特色风物,成都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府源”领航的成都优质特色农产品受到了观众的青睐。“每年来逛农博会,我都不吃早饭。因为逛一圈下来,就可以吃遍全球美食。”成都市民王子隽是成都农博会忠实“粉丝”。周六一早她穿着平底鞋拎着购物袋入场,从“乘坐”蓉欧班列、中老班列来的泰国榴莲、法国红酒,到出口欧洲的都江堰猕猴桃、金堂羊肚菌,再到国际馆的澳洲蜂蜜、日本清酒、新西兰奶粉……直到她把胃和购物袋都装满。
展场另一侧,“中德农业周”同期举行。德国企业在带来大型器械、特色食品的同时,也对成都的“都市农业”展露出浓厚的兴趣。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朱利安表示:“成都‘都市农业’已经成为中国都市及城郊农业发展的先锋,希望未来能够携手共进!”他坦言,此次德方希望借助农博会平台,将德国农产品、技术推向中国市场,也将中国优秀的农产品、技术带回德国。
打通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条
4天的会期,温江展场内,成都榜样青年科技有限公司的咖啡体验展台前随时都排着长队。继去年在成都农博会上“一炮而红”后,今年截至目前,该公司大蒜咖啡销量已超7万杯,销售额破133万元。
“展场上就一台咖啡机,单日销售额竟然突破了6000元!超30%的顾客买了大蒜咖啡后,还要带一杯姜黄咖啡走。”成都榜样青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超表示,这为公司下一步的研发增添了信心。“成都优质农产品丰富,能创新衍生出很多充满特色的融合新品。今年下半年,我们计划联合更多科研院所,推出不同功效的养生咖啡。”戴超继续说,农博会期间已达成了不少意向合作,“比如318国道服务区负责人向我们发出邀请,希望明年暑期能将更多新品咖啡带入318国道环线旅游服务区。”
天南海北的客商、各具特色的产品、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让成都农博会不断碰撞出巨大机遇,催生了农业全产业链的丰富和延伸。
在邛崃分会场的天府国际种业展暨第五届 “藏粮于技”院士专家大讲堂上,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上百位科研院所专家及120余家企业与协会代表共探种业振兴路径,8项重大涉种项目集中签约;在“天府粮仓”品牌之夜,川菜烹饪秀、蜀绣非遗展演等轮番上演,“天府源”“成都造”“新津好物”专属展区同步开放,让与会嘉宾沉浸式感受“天府粮仓”品牌发展成就;都江堰别出心裁地打造了“都江堰鱼嘴”造型的集中展示区,实景布置了茶溪谷生活美学空间,延伸“农业+”文旅消费空间。
农博会现场
搭建产销对接交流合作平台
4天的会期,展场后端的活动路演区几乎没有空闲,各种产销对接和推介活动一场接一场,一笔笔订单成功签订,一项项合作持续达成。
本届成都农博会期间,澄海狮头鹅品牌四川(成都)专场推介会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多个省市级食品餐饮行业协会和超百家川渝地区餐饮龙头企业参与,现场还达成超1.3亿元的合作协议。展会期间,澄海狮头鹅展位持续火热,日均客流量达1万人次。
成都农博会的展场内,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其他地区的人们,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在这里进行着一场深度交互。据悉,本届农博会期间共举办各类活动28场,力促产销对接和贸易合作:2025年成都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融合对接采购大会上,共发布29.5亿元采购机会清单,采购金额近2亿元;金堂分会场举办成都(金堂)国际羊肚菌大会上,12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现场签约,采购羊肚菌、姬菇等20余个食用菌品种,采购金额达8亿元。
展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机
“眼睛”360度巡视八方,“皮肤”精准感知温湿度,还搭载着强大的“AI智慧大脑”……在新都馆展厅中央,数台农用巡检机器人模拟着巡田现场,科技感十足。“这是我们在北京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受到全球关注的两款智能巡检机器人,目前已经收到12个国家的订单,它们都已经在新都的农业园区投入使用了。”成都市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巫元庆告诉记者。
据悉,本届成都农博会首次设置农业科研院所主题展、农业园区首秀展等主题展区,各式农业“黑科技”、园区“镇园之宝”集中展示,成为了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带来了“家庭智能蔬菜种植机”,微型植物工厂搭载育种加速器让不会种菜的人也能实现阳台种植;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展出的巨型无人机能够轻松吊装农机、农具,飞越坡地、河谷等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增大田地利用率;中国农科院都市所自主研发的“柑橘采摘外骨骼机器人”可为使用者上肢提供有效支撑,长时间操作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酸痛……一批融合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的智慧农业装备集中亮相,这些新奇展品正以智能重构传统农事,展现出成都“未来农业”的新局面。
东海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