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记者 何剑峰 通讯员 刘威股票配资中心
暑期临近尾声,市妇幼保健院眼科迎来就诊高峰,日均接诊量超50人次,高峰期单日接诊量突破百例。该科分析近期学龄期儿童的检查结果发现,儿童近视年龄下降、度数偏高情况愈发常见。
现状剖析:
暑期孩子视力亮起“红灯”
“小朋友,不能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啦!”日前,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门诊,眼科负责人张所志一脸关切地叮嘱一名10岁的孩子,并向孩子的父母解释道,“和3个月前相比,他近视度数涨了50度,眼轴增长超0.2毫米。”
这样的场景在暑期眼科门诊中十分常见。6岁小男孩右眼200度、左眼175度的近视,四年级小学生近400度的双眼近视……这些病例无不揭示着近视低龄化且度数偏高的严峻现实。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已确诊近视的孩子在暑期复查时,普遍出现眼轴增长、度数加深的情况。暑期,俨然成了孩子视力“滑坡期”。
张所志介绍,学龄期儿童中,近视倾向或远视储备不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远视储备犹如孩子视力的“天然存折”,小朋友天生带有一定远视度数,这笔“远视财富”会随着生长发育和眼球发育逐渐消耗。但过早、过度的近距离用眼,导致部分孩子在6岁前就透支了这笔“财富”,进入小学阶段后很容易发展为近视。可以说,充足的远视储备是眼睛的“保护盾”,能为孩子的视力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成因探究:
不良用眼习惯成主因
深入分析一个个病例,张所志认为,不良用眼习惯是孩子视力问题频发的“罪魁祸首”。
电子产品是不少孩子暑假里的“亲密伙伴”,却成了伤害视力的“隐形杀手”。许多家长因工作繁忙,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照看,而老人的溺爱往往让动画片、网络游戏成了“电子保姆”。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导致孩子眼睛长时间“聚焦”于近距离事物,近视自然找上门来。市民李女士的孩子就是典型案例:暑期每天使用电子产品超过4小时,6月学校体检时视力还正常,一个暑假下来就近视了。
部分家庭的娱乐方式无形中加剧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周末,小王一家常宅在家里,父母玩手机,孩子玩平板,一玩就是一整天。原本就有点近视的孩子,在这个暑期,度数明显加深。电子产品就像一个“视力黑洞”,不断吞噬着孩子的视力健康。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学习安排也在悄悄侵蚀孩子的视力。长时间连续学习、中间不休息,加上暑期炎热缺乏户外活动,导致孩子的远视储备迅速耗尽,已然站在近视边缘。
护眼指南:
多管齐下守护孩子视力
面对孩子视力问题的严峻形势,如何避免视力提早“透支”已成为家长们的当务之急。张所志提出了一系列实用建议,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守护孩子视力。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日间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每周累计达14小时,这是防控近视的“法宝”。户外活动中的自然光照、远眺视野和有氧运动,都能给眼睛带来多重益处。家长们应当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在阳光下奔跑嬉戏,让眼睛接受大自然的滋养。
严控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影响不容忽视。3岁以下儿童应尽量避免接触电子屏幕,学龄前儿童也需严格控制使用时长。青少年每次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20分钟,每日累计不超过1小时。看电视时,眼睛与屏幕应保持至少3米距离,或保持屏幕对角线6倍以上的距离。家长应当切实履行“监督者”职责,通过合理管控孩子的用眼时间和距离,帮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降低近视风险。
睡眠充足营养均衡。小学生每天应保证10小时充足睡眠,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眼睛的自我修复。在饮食方面,建议多摄入富含叶黄素和维生素的深色蔬菜、水果、鱼类等健康食品,同时减少甜食、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的摄入。这些营养物质就像眼睛的“能量补给站”,能为眼睛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养分。
科学专业干预。如果孩子出现视物异常股票配资中心,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检查。目前,佩戴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等都是公认的延缓近视的有效方法。医生会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防控方案,可能单独使用某种方法,也可能采用多种手段联合干预。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和科学的干预措施,为孩子的视力健康提供全面保障。
东海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